电动出行扩展的条件.

正如我们在上一篇博客文章中所阐述,要进一步推动欧洲的电动出行,还需克服若干障碍。欧洲联盟提出的到本十年末实现 3,000 万辆电动车的目标,面临的不仅是充电设施数量不足的问题。让我们简单说明需要做出哪些关键调整。

电动出行的乐观主义者们认为,最早将在 2025 年实施的第 7 阶段排放标准将迫使仍然犹豫不决的购车者重新考虑他们的选择。不过,ADAC(德国汽车俱乐部)已经为德国算出,目前最先进的发动机已经可以满足这些更严格的标准。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,燃油车的价格可能不至于高于电动车。问题反而是,那些大型汽车制造商中,还有哪些愿意继续大力发展内燃机技术。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传出消息,表示它们将全面转向零排放车型的开发。这尤其适用于所谓的 OEM(整车制造商),他们的汽车越来越多地基于共享平台。

不过,若进行这样的战略转型,全球都将受到影响。生产目前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,因为最大的市场就在亚洲。但又有谁敢评估甚至预测中国、印度、越南等国电力供应扩展的必要程度?内燃机的终结似乎仍遥不可及。多数欧洲国家以形式多样的补贴政策鼓励新技术的发展。一些国家,如英国,则积极推进相关的法规改革。

如果从 2030 年起将不再允许使用内燃机汽车的前景明确,许多消费者可能会更早地转向购买电动车,以避免未来旧车难以转售的问题。另一些人则会因化石燃料的供应减少及对汽油、柴油施加的税负压力而被动转向电动车。天然气危机中,石油公司人为推动的价格上涨已引发了极大不满。我们将在下一篇博客中探讨买家的顾虑因素。